第一次听到“叔蘋奖学金”的人,都不禁要问:“叔蘋”是什么意思?答曰:“叔蘋”源于奖学金创办人顾乾麟先生的父亲——顾叔蘋先生。顾叔蘋先生一生勤勉,急公好义,弥留之际告诫儿子,“一个人不可无钱,不过要赚得正大,用得光明,得之于社会,还须还之于社会”。顾乾麟先生艰苦创业,事业走上正轨后,秉承慈父叔蘋公遗训“得诸社会,还诸社会”,于1939年创立了叔蘋奖学金。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叔蘋奖学金哺育了一代优秀的清寒学子,让他们不因贫困而辍学,为培养国家栋梁之才默默奉献着。例如前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钱其琛,前中共对外联络部部长李淑铮,原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海军少将郑明,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伯龙等等,都是当年的得奖同学。从1939年到1949年,叔蘋奖学金共办了20期,累计得奖同学1065人。
1986年2月,顾乾麟先生77岁高龄时,他又出资在上海、北京、湖州等地续办奖学金。之后的两年,叔蘋奖学金相继扩展到北京市和顾先生的家乡——湖州市。近年,叔蘋的新生力量继续把奖学金发扬光大,足迹又覆盖了安徽阜阳。面向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
顾乾麟先生去世后,顾家麒先生接任叔蘋奖学金管理委员会主席,他是浙江省政协委员,也是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同时是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和香港医学专科学院三院院士。顾家麒先生仁心仁术的同时积极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实践“爱国爱港”情怀,始终把叔蘋奖学金工作放在心头,以极大的热忱关爱青年学子的学习成长,热心捐助祖国教育、艺术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建树良多,令人敬佩。
顾家麒先生持续支持祖国的教育事业,不断扩大捐助规模;坚持助困扶志、奖学育英的理念,持续关爱帮助奖助学金获得者的发展;推广“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理念,吸引各界人士投身捐资助教浪潮,将“叔蘋奖学”由顾氏家族善举,变成为全体叔蘋学子乃至社会各界友好人士共同的事业。
多年来叔蘋奖学金的给奖面不断扩展。至2018年,设奖中学36所。上海的设奖中学有上海中学、市三女中等14所,北京的设奖中学有北京市第八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等11所,湖州的设奖中学有湖州中学、南浔中学等10所,阜阳有1所设奖中学——阜阳第一中学。叔蘋奖学金提倡连续获奖,在中学阶段获奖的同学都能在大学阶段继续申请。
至2018年,叔蘋奖学金已历时八十年,发放奖学金86期,上海、北京、湖州、阜阳四地得奖学生累计已达9156人。目前,每一年奖学金的颁奖规模达600余人,包括上海、湖州、安徽阜阳的400人以及北京的220余人左右,合计600余人,每一年新增的得奖同学约220人。叔蘋大家庭可谓人才荟萃,熠熠生辉。
叔蘋奖学金创办至今,解放前得奖的学生大多已白发苍苍,年近或年过九旬。他们几经历史的磨练考验,“得诸社会,还诸社会”之志,老而弥坚。解放后得奖的学生则风华正茂,蓄志奋进。因时代进步,较之解放前得奖的同学,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以担得新世纪的强国大任。
八十年风雨征程春华秋实,三代人善念传承薪火相继。追忆往昔,继往开来,本材料以叔蘋奖学金的历史传承、现状规模、思想内涵为背景,介绍顾乾麟先生和顾氏家族在奖学金发展事业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叔蘋事业定将长久地、更好地办下去。